由教育部、人事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和华东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于2011年9月26日-28日在南昌市华东交通大学举行。该系列学术会议已成为高层次、求创新的系列学术教研活动,在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按照行业轮流举办的原则,此次学术大会的主办部委以铁道部为主,全国四十多所大学、研究院和交通企业为协办单位,我校应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交通学院院长陈国兴教授、轨道交通系主任庄海洋副教授和道路工程系王卫杰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陈国兴教授、王卫杰博士并分别主持了大会分组报告。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向低碳经济的交通研究与探索”,重点探讨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及建设、交通与环境保护、交通与安全和中国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与技术问题。大会旨在加强广大交通运输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团结交通运输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和探索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管理、经济、法律等问题,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李育平,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原北京交通大学校长谈振辉教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全国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刘建新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谈振辉教授在致辞中说,著名科学家都是有着艰辛的人生经历,对科学的兴趣、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不怕失败和自主探索的挑战精神,是他们在科学道路上持续进步的重要原因。他认为,想象力、洞察力也是科学研究者必备条件,道德、理念、实践则是科学成功的科学源泉,只有在研究中交流、争议、合作而探讨出的科研成果才会要经得起实践、时间的考验。他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牢记科学是用于服务大众、普及大众、造福人类的,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作为大师目标来培养,从点滴做起,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百折不饶、潜心探索。
参与会议的还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蒲云教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者工作委员会召集人、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学科评组成员、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刘寒冰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刘正林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嘉宾及代表。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沈志云教授作了《退一步进两步-论中国高铁的后发趋势》的学术报告。在谈及中国高铁因7.23事故面临的困境时,他认为,中国高铁经过大检查、大整顿、大改进之后也会“从低谷走向顶峰”,因为“我们需要中国的高铁,世界需要中国的高铁!”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民航大学吴仁彪教授分别就航运、交通运输、民航作了相关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