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介绍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8月,下设地质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地下工程系、铁道交通系和教学实验中心。现有本科专业5个:地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铁道工程、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其中,地质工程专业源自1953年设立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中专)2006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重点专业类专业,2020年,地质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交通工程专业源自1999年设立的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2002年设立交通工程专业,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源自1995年设立的建筑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2007设立城市地下空间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重点专业类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受理,认证专家将于2023年上半年进场考查;铁道工程专业源自2011年设立的交通工程(轨道交通)专业,2018年设立铁道工程专业。2021年申请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22年正式招生。

学院涵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一级学科,拥有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其中,岩土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岩土工程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与其他学院共同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共建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土木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点、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点。2018年获批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交叉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共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39名,目前在校: 研究生共434,硕士397人,博士37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教授(研究员)23人、副教授40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9.9%40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超过59.6%,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拥有土建类国家注册工程师18人、国家特许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1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建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地震局“百人计划”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包括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人选4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培养计划人选6人、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资助2人、江苏省双创博士5人等。此外,学校依托我院柔性引进了中国科学院翟婉明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马巍院士等一批著名学者为战略科学家和兼职教授。

2003年以来,学院承担和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和行业科研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

学院拥有五个省级学科平台和六个校级学科平台。省级学科平台包括: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土木工程防震技术研究中心,与土木工程学院等共建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学科平台包括:岩土工程研究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研究中心、道路工程研究所、地下交通工程先进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与桥隧研究中心、海西工程研究中心。教学实验设备和科研仪器先进,为教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硕果累累。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连续三年荣获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坚持“爱与服务”的工作理念,结合青年教师导师班主任制、优秀学长领航计划、学生干部成长训练营、“交心通理”学生全方位发展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大学生人才质量。近几年,数十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大赛、全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与创业大赛、江苏省交通科技大赛、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土质学与土力学》《基础工程》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多次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为江苏省精品教材;《工程地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城市环境岩土工程》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工程地质》(第四版)、《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第二版)获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获批江苏省重点教材。

学院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硕果累累。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近两年连续荣获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坚持以“爱与服务”为主线,结合青年教师导师班主任制、优秀学长领航计划、学生干部成长训练营、“交心通理”学生全方位发展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大学生人才质量。近几年,数十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大赛、全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与创业大赛、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交通科技大赛、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土质学与土力学》《基础工程学》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多次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为江苏省精品教材;《工程地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城市环境岩土工程》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工程地质》(第四版)、《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第二版)获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隧道工程》(补充近两年的)获批江苏省重点教材。《地下建筑结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第三版)》获批住建部十四五规范教材。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门《交通安全与应急教育》(王卫杰的实践类), 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一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虚拟仿真实验》(蒋刚、刘恒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近年来学院承担和参与的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南京地铁、南京奥体中心、沪宁高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七十余项。学生在校期间即有机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六十余年学院培养了近六千名校友,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此次疫情中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均有我院校友的身影和智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国家对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视程度持续加深,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学院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硕果累累。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近三年连续荣获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坚持以“爱与服务”为主线,结合青年教师导师班主任制、优秀学长领航计划、学生干部成长训练营、“交心通理”学生全方位发展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大学生人才质量,为建设交通强国夯实高质量人才基础。


                                                                                                                                      更新日期:202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