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3日,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筑通途,韧山河”实践团赴安徽淮南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周峰、党委副书记刘全振、地质工程系主任胡彦博、团委书记袁志平等师生参加活动。实践团围绕红色教育、校企合作、服务基层三大板块,将社会实践转化为服务国家的实际行动。
1.红色教育砺初心,革命精神永传承
实践团研学参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陈列馆)。在大通万人坑遗址前,面对累累白骨和珍贵史料,全体队员肃立默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新时代交通人,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用科技创新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实践团成员周倩茹在实践笔记中写道。
2.校企协同育人才,产教融合促发展
实践团前往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会。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傅先杰、地测水文部主任廉法宪、中煤新集二矿党委书记王吉飞、总工程师吴明等参加会议。周峰院长介绍学校学院概况,宣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一流办学实力。胡彦博主任介绍交通学院在矿山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刘全振副书记就社会实践、实习就业方面强调,要积极转变观念,开拓煤矿行业,培养更多知国情、懂专业、能奉献的新时代人才。
3.服务基层办实事,安全科普惠民生
实践团走进田家庵区华声苑社区开展科普行动,袁志平老师与社区党委书记任元红共同签约揭牌南工大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团发放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开展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研究分析社区居民对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的了解情况,对交通、地质灾害隐患的认知情况,进一步掌握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现状及存在的痛点。南工大大学生城市地质灾害应急志愿服务队队长、实践团队长郑银凤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开展科普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居民科普交通安全与防灾减灾等知识,团队成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实践团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调研重大交通工程、考察防灾减灾设施,用脚步丈量红色河山,用专业感受交通强国,后续将前往陕西渭南、湖北黄冈等地,传承红色基因,探寻专业发展,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作者: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审核:刘全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