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科学家:翟婉明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翟婉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8月出生,江苏靖江人。198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受聘为教育部特聘教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南京工业大学战略科学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科协副主席,成都市科协主席,国际轨道交通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 Transportation主编,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协会执委。
翟婉明院士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与振动研究,开拓了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研究新领域。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动力性能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主持研究建立了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安全评估技术;主持完成了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关键技术与试验工程。以上理论与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提速、重载运输、高速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翟婉明院士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两项成果分别入选2005年、2018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个人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成就奖一等奖、火车头奖章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战略科学家:马巍研究员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马巍(1963- ),研究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2002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18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冻土与寒区工程”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冻土力学与冻土工程研究。
1996至2015年,先后担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和主任;2003-2016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现兼任国际冻土协会执委、WCRP/CLiC及IUGG/IAC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国际冻土大会主席及组织委员会主席。
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2017)、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5)、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2011、2009、2004)等1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1999)、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2004)、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2005)、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2006)、甘肃省领军人才(2010)、中国地理学会先进工作者(2010)、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2014)等荣誉。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408篇(其中SCI论文92篇,EI论文144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2部、译著2部;参编国家和行业规范4部;获发明专利20项。
共享院士:谢礼立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礼立(1939.3.11- )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哈工大土木学院教授;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会长;曾连续9年被联合国聘为联合国国际特设专家组专家和联合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先后被选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副主席,《国际强地震学学会》主席;《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学会 (IASPEI) 》执行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是地震工程与安全工程,研究重点是城市防灾能力评估,强震观测与设计地震动,工程抗震设防,抗震设计规范研究等,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以及著作多部。由他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国家推荐标准:《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于2004年正式批准颁布执行。2008年在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他被选为国际世界地震工程协会的终身名誉理事,这是国际地震工程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和终身荣誉,也是我国被授予该荣誉的唯一中国学者。
名誉院长:王炜教授
王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12月12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89年获博士学位,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交通学科博士。1991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Southampton大学进修。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以客座教授身份赴德国Ruhr-University Bochum从事研究工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和交通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层次(院士级)入选者、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交通及区域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基础理论,城市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交通特性、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流理论,交通环境保护与交通能源消耗分析技术。
现任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土建交通学部主任、交通学院院长兼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及交通工程系主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交通运输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交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